本期速览
·团茶始宋朝,废于明初
·六大茶类全面兴起于明朝
·花茶窨制技术走向成熟
-正文-
01
锅是宋徽宗背的
茶也是宋徽宗点的
历朝历代,对于茶的要求和品味都是自上而下的。唐宋延续千年的“贡茶”制度,将制茶工艺从开始简单的生晒,逐渐推至宋朝复杂的“压饼成团”,“团茶”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很长一段时间里受达官显贵推崇。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有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对龙凤团茶极为赞美。
团茶形状和现在的饼茶差不多,饮用方式不像如今主流的冲泡法,而是点茶法:将碾细的茶叶末投到茶碗之中,然后冲入沸水,再用茶筅在碗里搅拌。而专供皇家的龙团凤饼,更是穷工极巧。北宋徽宗在位的时,不但要求茶饼模具的表饰以精细的龙凤纹,而且必须跟着皇帝的心思变花样,让这位不世出的艺术皇帝来玩赏,有什么龙园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等等,对制作工艺和茶叶原料更是挑剔至极,宋徽宗乐此不疲,也就更没有精力来管国家大事了。南宋作为北宋后继者,显然没有从“靖康耻”的教训中看到这些,喝起茶来比北宋更加奢靡成风,其中最最过分的是南宋的“银芽水线”。
我们知道,采茶大多是取尖端嫩芽,采摘多了就成了便宜的次品。“银芽水线”是把未展开的芽用手剥开,把它硬分为两片叶和一根芽。此时的芽已经细如发丝,也没了颜色,只是一根白白的细线,美其名曰“银芽水线”。这种茶需要几千亩的茶园才能产一斤成茶,费时费工费茶,极为浪费。这种不务正业的讲究,看在出身贫寒的朱元璋眼里,非常非常碍眼。
02
明朝茶事第一人
只准世代喝散茶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下旨“罢造龙团,惟采芽茶以进”,意思是不要再进贡团茶,只进贡芽茶。与此同时,他还撤除了北苑贡茶苑,亦不再设皇家茶园。以其一贯的铁腕作风,“废团”自然也是说不让做就绝不能做,而且整个明朝两百多年都不能做。团茶废了的同时“点茶法”也跟着团茶一起没了。这里科普一下,中国说的“艺”、“法”,日本说的“道”,其实都是同本同源。“点茶法”就是大家现在在日本看到的“抹茶道”的原型,这是点茶(抹茶)在中国不复存在的直接原因。
从此以后,团茶、饼茶几乎在中华大地上绝迹,只有云南等当时山高皇帝远的地方保留了制作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饼的风俗。与此同时,曾经民间流行的散茶开始大行其道,登堂入殿。随着茶叶新政的推行,之前只重工艺不重品种的茶叶采制方式也开始革新,炒青绿茶粉墨登场,还陆续催生出红茶、乌龙茶等六大茶类品种,同时花茶窨制方法也有很大的发展,出现“茶引花香,以益茶味”的制法。具体在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所著《茶谱》的“茶诸法”中对花茶窨制技术有比较详细的记载。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对花茶的窨法,原料选择、取花量、窨次、焙干等原始的窨茶法,开始逐渐走向成熟,这时的花茶才称的上是真正的花茶。
03
由简而繁至化繁归简
是科学更是回归
“茶”不再是上层人士的专利,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饮茶之风。饮茶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茶具的变化,胎薄素净的白瓷、古朴沉稳的紫砂开始流行起来,饮茶开始追求本真自然的“茶之味”。在沸水的冲泡下,完整的芽茶逐渐舒展开来,嗅觉与味蕾瞬间被四溢的茗香所裹挟,给人以最纯朴自然的美之享受。所谓世间万物,化繁为简,大巧不工。饮茶也是如此,摆脱了繁杂工艺的芽茶,反倒回归了自然与本真。
朱元璋“废团兴散”对现代中国的茶业和茶文化来说,是一次真正的变革。茶道技法,一改千年来的奢华富丽,开始趋于自然简约,走上返璞归真之路。改贡散叶茶后,民间蔚然成风,将煎煮法改为随冲泡随饮用的冲泡法。这是饮茶方法上的一次革新,从此改变了我国千古相沿成习的饮茶法,这种冲泡法对当时茶叶加工技术的进步,如改进蒸青技术、产生炒青技术等,以及对六大茶类和花茶的兴起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天府龙芽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